關于農藥殘留,許多人都談之變色,甚至是恐懼。伴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藥化肥的使用果蔬的產量增加,同時使得部分果蔬農藥殘留超標,威脅人身健康,但是以我國現在對農藥殘留的監管力度,大家大可不必談藥色變。
農藥殘留是指農藥使用后殘存于生物體、農產品(或食品)及環境中的微量農藥,除農藥本身外,也包括農藥的有毒代謝物和雜質,是農藥及其他相關物質的總稱。農藥殘留是施藥后的必然現象,但如果超過殘留限量標準,會產生對人畜不良影響或通過食物鏈對生態系中的生物造成毒害的風險。
檢測出農藥殘留,并不代表一定有害。人們每天攝入的大宗蔬菜和調味蔬菜是不同的,例如大家熟悉的生姜、大蒜、大蔥等調味品,每天的攝入量是很少的。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對上市的水果、蔬菜都規定了農殘底限標準,只要在標準范圍內,一般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制定殘留標準時,以較大可能的風險為基礎,也就是執行更嚴格的安全要求。
目前我國高毒農藥的比例已由原來的30%減少到了不足2%,而72%以上的農藥是低毒產品,農藥安全性已大幅提高,農村生產中毒發生減少,喝藥自殺死亡率也明顯下降。這并不是說我國的農產品是絕對安全的,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農藥比以前的更加安全。
現階段的中國農業,禁止使用化學農藥是不現實的。有研究指出,農作物病蟲草害引起的損失高達70%,通過正確使用農藥可以挽回40%左右的損失,如果不用農藥,我國肯定會出現饑荒!而據國外的研究顯示,有機農業可能造成部分農作物產量較傳統耕種法減少1/3。所以,現階段我們不必“談藥色變”,而是要加強監管,讓農藥的銷售和使用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